氣管插管模型,氣管插管訓練模型詳細操作
發(fā)布時間:2017-3-30作者:益聯(lián)醫(yī)學來源:益聯(lián)醫(yī)學
醫(yī)護人員口中說的<插喉>是什么呢?氣管插管行內(nèi)也叫tube人。
目的為將一塑膠之氣管內(nèi)管從傷病患口中(或鼻中)直接插入氣管中,并接上膠囊及面罩復蘇器及儲氣袋或呼吸器將氧氣直接送到傷病患的氣管(肺)中,藉以提供高濃度氧氣。因此當傷病患出現(xiàn)或瀕臨呼吸功能衰竭、呼吸停止以及無法自行保護呼吸道暢通(例如意識不清的病人),此時氣管插管便是一種維持傷病患呼吸道與給予足夠氧氣的最佳方式。
實施氣管插管需要之器材與其功能:
1. 氣管內(nèi)管:
為一長約12-32公分長的塑膠管子,可直接放入氣管內(nèi),頂端可接膠囊及面罩復蘇器及儲氣袋(BVM)或呼吸器給予氧氣,通常女性為7~8號,男性為7.5~9號(一般皆使用7.5號)。
2. 喉頭鏡:
為光纖式不銹鋼材質(zhì),每組包含把手一支及葉片4支,使用可置換式光纖傳導束,可分為彎式與直式兩種,通常對于小兒或創(chuàng)傷病患需使用直式之喉頭鏡,其主要功能為將幫助操作者目視會厭及聲帶的位置。
3. 10 c.c空針:
用來將氣管內(nèi)管前端之氣 囊充氣。
4. 通條:
為一半硬式的銅線,用來固定及維持氣管內(nèi)管的形狀。
5. 潤滑劑:
使插管過程較為順利,減少傷害。
6. 氣管內(nèi)管固定器(ET-tube holder):
用來固定氣管內(nèi)管插入之深度與位置。
7. 丟棄式手套:
作為傳染病感染控制之工具。
以下內(nèi)容,只供參考。
氣管插管,是一項需要特別訓練的技術(shù),如使用不當,會做成很大的創(chuàng)傷。
氣管插管模型,氣管插管操作步驟:
1. 依病患體型決定欲使用氣管內(nèi)管之大小,通常女性為7~8號,男性為7.5~9號(一般皆使用7.5號)。
2. 用10 ml空針筒測試氣管內(nèi)管前端之加壓袋是否漏氣,測試沒有漏氣后應將加壓袋保持在隙陷之狀態(tài),空針筒應含10 ml空氣并連接于加壓袋之打氣口。
3. 將通條放入氣管內(nèi)管,使其前端離氣管內(nèi)管前端至少1公分。
4. 將氣管內(nèi)管塑造成利于放入之形狀(通常成30~45度角之弧度),并于前端抹上潤滑麻醉劑。
5. 選擇適當?shù)娜~片其長度約為嘴唇中間至耳垂之距離),檢查葉片及喉鏡功能是否正常,燈泡亮度是否足夠(如圖)。
6. 右手以食拇指交叉法打開病患嘴巴,同時另一人施以沙立克手技,直到確定氣管內(nèi)管的位置無誤后才放開。
7. 左手握住喉鏡把手柄葉部分,將葉片從右側(cè)嘴角伸入,再移至中間,將舌頭撥向上方或左邊后,直抵舌底,若看到會厭,只要再往前1~2公分即可看到會壓豁 ,將葉片頂?shù)綍䦃夯。此時,握住喉鏡的把手往前往上用力,應可看到聲帶,切勿以牙齒為施力點,將身體降低使眼睛靠近口鼻處,應會更易清楚看見聲帶)。
8. 右手拿在氣管內(nèi)管欲插入之深度(通常為20~23cm),將氣管內(nèi)管往聲帶內(nèi)插入,直至右手置于患者嘴角處,先將通條拔除,用空針筒打入適量空氣至氣管內(nèi)固定氣囊)。
9. 接上BVM給予通氣,在吹第一口氣前應先以聽診器放在上腹部稍近左肋骨邊緣處(Epigastrium),吹氣時如聽到空氣聲即應立即停止,(因為喉管已經(jīng)錯誤地插入了食道,而不是氣道),以避免更多空氣被吹入胃里,并馬上放掉氣囊內(nèi)的空氣后拔除氣管內(nèi)管,馬上給予100%的氧氣,給予通氣三次后再試一次;如沒有聽到聲音,便可聽肺部兩側(cè)是否有入氣聲,觀察患者胸部兩側(cè)是否平均起伏,確定氣管內(nèi)管位置無誤后,紀錄氣管內(nèi)管在牙齒處之深度(。
10. 用手固定氣管內(nèi)管于嘴角,助手接上BVM吹氣之同時,主手應先聽胃有無通氣聲(如圖)。
注意事項:插管的時間不可超過30秒,若失敗或超過30秒,則必須馬上給予100%的氧氣,給予通氣三次后再試一次。
成人氣管插管訓練模型如圖:
實施氣管插管需要之器材與其功能:
1. 氣管內(nèi)管:
為一長約12-32公分長的塑膠管子,可直接放入氣管內(nèi),頂端可接膠囊及面罩復蘇器及儲氣袋(BVM)或呼吸器給予氧氣,通常女性為7~8號,男性為7.5~9號(一般皆使用7.5號)。
2. 喉頭鏡:
為光纖式不銹鋼材質(zhì),每組包含把手一支及葉片4支,使用可置換式光纖傳導束,可分為彎式與直式兩種,通常對于小兒或創(chuàng)傷病患需使用直式之喉頭鏡,其主要功能為將幫助操作者目視會厭及聲帶的位置。
3. 10 c.c空針:
用來將氣管內(nèi)管前端之氣 囊充氣。
4. 通條:
為一半硬式的銅線,用來固定及維持氣管內(nèi)管的形狀。
5. 潤滑劑:
使插管過程較為順利,減少傷害。
6. 氣管內(nèi)管固定器(ET-tube holder):
用來固定氣管內(nèi)管插入之深度與位置。
7. 丟棄式手套:
作為傳染病感染控制之工具。
以下內(nèi)容,只供參考。
氣管插管,是一項需要特別訓練的技術(shù),如使用不當,會做成很大的創(chuàng)傷。
氣管插管模型,氣管插管操作步驟:
1. 依病患體型決定欲使用氣管內(nèi)管之大小,通常女性為7~8號,男性為7.5~9號(一般皆使用7.5號)。
2. 用10 ml空針筒測試氣管內(nèi)管前端之加壓袋是否漏氣,測試沒有漏氣后應將加壓袋保持在隙陷之狀態(tài),空針筒應含10 ml空氣并連接于加壓袋之打氣口。
3. 將通條放入氣管內(nèi)管,使其前端離氣管內(nèi)管前端至少1公分。
4. 將氣管內(nèi)管塑造成利于放入之形狀(通常成30~45度角之弧度),并于前端抹上潤滑麻醉劑。
5. 選擇適當?shù)娜~片其長度約為嘴唇中間至耳垂之距離),檢查葉片及喉鏡功能是否正常,燈泡亮度是否足夠(如圖)。
6. 右手以食拇指交叉法打開病患嘴巴,同時另一人施以沙立克手技,直到確定氣管內(nèi)管的位置無誤后才放開。
7. 左手握住喉鏡把手柄葉部分,將葉片從右側(cè)嘴角伸入,再移至中間,將舌頭撥向上方或左邊后,直抵舌底,若看到會厭,只要再往前1~2公分即可看到會壓豁 ,將葉片頂?shù)綍䦃夯。此時,握住喉鏡的把手往前往上用力,應可看到聲帶,切勿以牙齒為施力點,將身體降低使眼睛靠近口鼻處,應會更易清楚看見聲帶)。
8. 右手拿在氣管內(nèi)管欲插入之深度(通常為20~23cm),將氣管內(nèi)管往聲帶內(nèi)插入,直至右手置于患者嘴角處,先將通條拔除,用空針筒打入適量空氣至氣管內(nèi)固定氣囊)。
9. 接上BVM給予通氣,在吹第一口氣前應先以聽診器放在上腹部稍近左肋骨邊緣處(Epigastrium),吹氣時如聽到空氣聲即應立即停止,(因為喉管已經(jīng)錯誤地插入了食道,而不是氣道),以避免更多空氣被吹入胃里,并馬上放掉氣囊內(nèi)的空氣后拔除氣管內(nèi)管,馬上給予100%的氧氣,給予通氣三次后再試一次;如沒有聽到聲音,便可聽肺部兩側(cè)是否有入氣聲,觀察患者胸部兩側(cè)是否平均起伏,確定氣管內(nèi)管位置無誤后,紀錄氣管內(nèi)管在牙齒處之深度(。
10. 用手固定氣管內(nèi)管于嘴角,助手接上BVM吹氣之同時,主手應先聽胃有無通氣聲(如圖)。
注意事項:插管的時間不可超過30秒,若失敗或超過30秒,則必須馬上給予100%的氧氣,給予通氣三次后再試一次。
成人氣管插管訓練模型如圖:
分享到: